双11是什么节日 从走过12年的“双11”看我国消费市场蓬勃生机
双十一,又有个俗称叫光棍节,在2009年以前是没有双十一这个节日的
2009年中下旬,时任淘宝商城总裁的张勇和他的团队,出于偶然地选择了“双十一”这个日子。选择11月,是因为它刚好处于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此时的天气刚好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
2009年前,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到2012年,它却成了一个标志性节点,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
从一天的购物节到一个月的超长购物周期,“双11”逐渐脱离“仅此1天”的时间限制,已然成为强劲消费力的代名词,折射出我国消费市场的蓬勃生机。
走过12年的“双11”依然火热
打开手机,多个热搜瞬间闯入儿童页面,“抄作业,双11购物必买清单”“双11好物推荐”“种草,今年双11买这些”……国庆假期结束后,“双11”气氛在孩子们身边蔓延开来。今年10月20日至11月8日,小红书包含“双11”与去年同期相比,关键词笔记发布量增长115%,搜索量同比增长近70%。
“每年一到‘双11’,总是告诉自己己要冷静,但当我看到各种美容和服装的折扣时,我忍不住‘剁手’。”111月1日凌晨,第一个尾款日刚刚开始,孩子成了第一波“尾款人”。快速付完尾款,清空购物车后,已是深夜1:30,她满意地躺下睡觉。
从最初的限时折扣到堪比奥数的折扣公式,再到预付款后深夜等待“尾款人”,“双11”图案翻新令人眼花缭乱。
今年9月底,天猫宣布今年“双11”新产品策略。根据天猫官方数据,11月1日0:00至24:00,“双11”开局良好的第一天,天猫快速消费品业务部成交量超过64个品牌亿元,其中14个品牌超过5亿元。
10年京东也于31日晚发布“双11”启动战报,在晚上8点开始的4小时内销售超级商品1.91亿件,500多个服装品牌的营业额同比增长3倍以上,京东家电的总营业额超过去年全天。
不变的“双11”购物节的变化
自2009年11月11日起“双11”这个全国性的购物节自诞生以来已经过去了12年。周期变长,玩法增加,太多“套路”也在逐步规范,“双11”慢慢变化。
——周期变长,“双11”不再是一天的购物节
10月20日,今年“双11”预售开始了。
从最初的一天延长到一周,再到一个月,“双11”购物战线越拉越长,但消费势头似乎并未因此显出颓势。
品多多新消费研究所研究员陈晨认为,经济形势稳步改善,消费者信心指数趋势上升,公共消费需求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持续释放是网上购物消费活力的主要原因。“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增长和结构升级为平台的孵化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壤。”
——玩法多样,熬夜还是不熬夜,我说了算
近两年,“双11”总是离不开预售的优惠模式,深夜支付尾款的设置受到网友的批评,只有“为什么要在深夜支付尾款?”这个热搜的阅读量高达5.5有网友吐槽这是商家为促销而刻意营造的消费紧张感,但也有“晚睡星人”认为,“深夜最适合网购。”
与往年不同,今年有一个平台平台来修改新的购物游戏玩法。例如,京东提前4小时支付余额,消费者可以在10月31日晚上8点开始支付余额。拼多多采取了简单、直接、直接价的策略,拒绝了“付尾款”环节。“我们主张‘每天都是双11’,今年也是如此。”陈辰介绍。
——逐渐规范的“双11”
消费高峰期往往是各地消费者投诉的高发期。业内很多人表示,今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平台和商家行为越来越规范。
今年“双11”是正式实施《规范促销暂行规定》后的第一个“双11”。“虽然消费者很热情,但他们总体上保持理性,平台和企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也在减少。总的来说,他们比以前规范得多。”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
网民的消费意识也越来越理性。小红书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和“省钱”今年相关词汇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2%“双11”与产品避雷策略相关的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约3倍。
从“双11”看看中国市场的活力和理性
在国内市场强劲需求的推动下,12年前诞生了“双11”一直是商家的大促嘉年华,也是消费者享受快乐购物的节日。
不知不觉中,“618购物节”、“1212购物节”、上海“五五购物节”、北京“六六购物节”……各种购物促销节日也纷纷诞生。
容纳众多购物狂欢节的中国市场,依然呈现巨大潜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61133亿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实物网上零售额50263亿元,增长18.7%。网络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是中国经济从快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热潮背后是对行业发展的冷静思考。从小红书搜索数据来看,今年“双11”从预售开始到现在,国内新消费品牌比往年更加抢眼,“国货”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约50%。有专家表示,现在是消费品牌诞生的好时机。通过本地化的营销理念和洞察力,中国强大的供应链和20多年积累的产品人才可以快速生产出大量满足当代中国年轻人需求的优质品牌。
国内市场活力也吸引了国际竞争对手。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世博会上,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参展商聚集在这里,其中出现了许多首发新产品。许多参展商在搭建展位时也搬进了工作室,只是为了乘坐它“双11”东风实现了从展品到商品的东风“一秒变身”。
“无论市场需求有多热,关键取决于企业和平台运营商能否制定简单的优惠措施,企业能否提供合格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