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什么节日,七夕的正确打开方式,你真的了解吗?
回想一下
你每年七夕节听到的最多的话是什么?
七夕文章在朋友圈刷得最多是什么?
“表白”
“送礼物”
“情人节快乐”
“情人终成眷属”
以及
一个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中国情人节”
但实际上
在古代
七夕传统习俗与情侣约会等活动
根!本!无!关!
不是传统的七夕节“情人节”!
咳咳……首先声明啊
不是因为小编单身,不让你过情人节
而是
真的,大家都搞错了
那么
古人如何看待七夕?
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七夕的起源真的是牛郎织女吗?
小编查询了资料
一起提高知识吧!
七夕是第一个人们崇拜七姐妹的节日,所以它也被称为七巧节、七姐妹节、七姐妹生日等。据说七姐(织女演员)是天空中的织布专家,是编织云、纺织行业、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可以说,七夕最初源于人们对自然、时间和数字的崇拜。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学和纺织技术的理解,反映了牵牛星和织女演员的记录。
七夕节始于古代,在西汉普及,在宋代鼎盛时期。
西汉时期,乞巧是七姐生(七月七日)的习俗。从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晚(七天八夜),穿着新衣服的女孩们在院子里向织女演员乞求智慧,这叫做“乞巧”。老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灵巧的手艺。事实上,所谓所谓的“乞巧”不过是“斗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女生穿针引线验巧,做一些小物品,放一些瓜果乞巧,传统的民间乞巧方式各不相同,各有趣味。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七月七日,汉彩女经常在汉代画像石上穿七孔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们都习惯了”这是我们在古代文献中看到的关于乞巧的最早记载。
后来来的唐宋诗中,妇女乞巧也被多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太宗和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晚宴上,宫女们都乞讨巧合,这一习俗在民间也是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宋元时期,七夕乞巧相当隆重,北京也有专卖乞巧商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宋罗烨和金莹的《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七月一日,车马怒咽,七夕前三天天,车马不通行,相次拥堵,不再得出,到夜散。”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理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
所以在古代,七夕是女人的节日,类似于现在的妇女节,和我们现在的庆祝方式完全不同。
因此,
划重点!
传统七夕节的主题是:
乞 巧
那么
七夕节的传统习俗是什么?
传统食么传统食物?
看到这
相信有人会说
因为七夕不是情人节
那么中国人表达爱情的日子是什么呢?
大家应该都熟悉下面这个词: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子雪柳金缕。笑声盈盈暗香去。千百度寻找他。蓦然回首,那个人却在,灯火昏暗。
这个词描绘了元宵节五彩缤纷的热闹场面。
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封建王朝的历史“宵禁”制度,“宵禁”制度规定,每晚从“闭门鼓”挑战结束后,每个人都不能出去。如果有紧急私事,他们必须得到守夜官兵的同意才能出去。在宵禁制度下,人们晚上几乎没有娱乐活动,年轻男女幽会的机会也被屏蔽。
然而,宵禁并不是每天都有,每年的元宵节都是例外。每年从正月十四开始解除宵禁,直到正月十七晚恢复。
在这三天里,每个人都可以在白天或晚上随意外出,甚至深女孩也不例外。这三天也是最热闹的,尤其是在晚上,更拥挤。
元宵节也有欣赏灯笼和猜灯笼谜语的习俗。晚上,年轻男女聚集在灯笼前欣赏灯笼,猜灯笼谜语,美丽的氛围更容易擦出爱的火焰。无论是欧阳修复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是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昏暗的灯光下”,它描述了年轻男女在元宵节晚上寻找情人的场景。
古人在元宵节表达爱意的方式没有西方人直接。然而,古人的爱就像正月十五的明月。虽然没有太阳耀眼,但更温柔。
没想到吧
当你们这些小情侣手里拿着鲜花收获甜蜜时
却不知道
事实上,你和真正的情人节在一起了。
擦肩而过了
2006年5月20日
列入七夕节
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希望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
能在保护中传承
传承中发展